金属材料低温应变硬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卢磊研究员团队在这一科学难题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3年9月14 日在《科学》(Science)周刊First Release在线发布。
具有空间梯度序构位错胞结构的合金在低温拉伸变形时不仅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塑性,而且表现出超高的应变硬化能力,其应变硬化率甚至超过粗晶(图1),颠覆了粗晶结构具有最高加工硬化能力的固有认识。这种低温超高应变硬化源于多滑移原子尺度层错束萌生主导的动态结构细化。细化形成的亚十纳米层错畴既能显著阻碍位错运动又能高效存储更高密度的位错(图2)。空间梯度序构、位错胞本征结构以及低温环境协同激发了超高密度二维平面层错畴主导的应变硬化完全不同于位错、孪生及相变等传统应变硬化机制。
这是本团队继发现梯度纳米孪晶金属的额外强化与加工硬化(Science, 2018)、梯度位错结构的高强塑性(Science, 2021)之后,又一次发现梯度序构位错结构可激活原子尺度多滑移层错实现晶体低温超高应变硬化。该发现发展了晶体材料的应变硬化理论,为研发高性能金属材料及其极端环境应用提供了新机遇与挑战。
该工作美国学者在同步辐射X射线表征、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武晓雷研究员团队在低温力学性能、金属所陶乃镕研究员在结果分析讨论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潘庆松研究员(青促会会员)为论文第一作者。该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以及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