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top_img.png.png

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005号提案 《关于引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加快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8-30 浏览次数:164

农工党盘锦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引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科技型企业引育情况

(一)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显著。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是扎实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的迫切需要,我市一直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引领,围绕“创办一批”“孵化一批”“转型一批”“引进一批”工作思路,将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作为全市振兴发展的关键抓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雏鹰瞪羚企业培育库,制定科技型企业培育档案,形成 “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行动态管理,一企一策跟踪指导,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补由5万元提高到10万元。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562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7家、备案雏鹰瞪羚企业10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50%,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增长100%,培育出了中蓝电子、海兴科技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极大地带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升级。在全市重点打造产业特色突出、孵化功能完备、配套服务健全、集聚效应显著的大型孵化载体。聚焦产业垂直细分领域,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打造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是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经了组建了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层级明晰的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了具有盘锦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二是联合东北科技大市场、大连理工产业研究院组建“多链融合”服务团,推动孵化载体专业化、精细化、品牌化。目前全市孵化载体达到15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9家),在孵企业700余家。三是在高端润滑油、催化剂等重点产业领域,成功引进刘维民、李亚栋等院士团队,共建联合研究中心,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抢占产业发展“智高点”。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建设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出台《盘锦市实质性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实施方案》,设立“联盟管家”,重点建立联合研发机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引进建设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工业装备结构分析、精细化工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一批产业升级“助推器”纳入全市创新体系。三是在高端润滑油、催化剂等重点产业领域,引进刘维民、李亚栋等院士团队,共建联合研究中心,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抢占产业发展“智高点”。四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稳步开展新培育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指导丽景科技6家企业组建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技术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是开展“揭榜挂帅”技术攻关。聚焦石化及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链,开展市级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0项,格林凯默光刻胶原料绿色生产工艺等3个项目列入省“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榜单天意石油永磁直驱钻井装置等3个项目入选2023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

(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建立协同发展区域创新体系深化企业科技需求侧和高校院所供给侧精准对接,进一步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一是深化市校战略合作。与20家高校科研单位签订市校(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成果转化的机制创新、高端专业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二是升级建设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通过改造升级中试基础及配套设施,深挖高校院所优质小试成果,积极帮助重点企业梳理中试技术源,引进技术团队。目前,中试基地已完成甲基丙烯酸甲酯等6个项目中试并实现成果产业化,萘二甲酸、天然脂肪醇合成等15个中试项目正在基地验证。三是优化提升重点技术创新平台。市政府与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深度开展模块化高端精细化学品平台建设,突出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迈向“市场化”。四是搭建成果对接平台,举办盘锦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深挖需求、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年均转化科技成果70项以上。

(五)创新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采取政策引导、金融支持、营造氛围等有效措施,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全市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一是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实施方案(2023—2025年)》《盘锦市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若干政策》系列政策文件,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平台搭建等方面,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构筑良好创新生态二是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对接金融机构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多措并举指导科技型企业申报再贷款贴息其中7家企业获批营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环境,为科技企业发展提振信心三是组织开展各类创新活动。与县区、经济区协同联动,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营造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浓厚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您提出的宝贵意见,着眼于培育壮大科技企业,贯彻执行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加快建设高质量孵化载体,提升科技创新创业活力,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制度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梯度培育链条,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推动科技型企业质与量双提升一是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开展科技招商,通过“项目+人才(团队)”的“带土移植”等方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重点引进知识技术密集、资源能源消耗少、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引进和培育科技型企业。二是建设升级孵化载体,引育科技型企业引进建设有产业资源、创新资源、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孵化载体,联合东北科技大市场、大连理工产业研究院组建“多链融合”服务团指导全市18家孵化载体提档升级。三是鼓励科研人员(团队)以技术入股等方式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充分释放科研人员(团队)创新创业活力和热情,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促进多方合作,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搭建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相关政府部门继续加强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大信贷产品的宣传,创新金融产品和贷款担保抵押方式,创新信贷方式。二是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评估融资机制。凭借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中小企业的在线信用评估,探索解决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信用评估难的问题。三是实施再贷款贴息政策。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与银行机构联合为优质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服务,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

加快研发平台建设,全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鼓励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组建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等创新平台,开展成果转化和核心技术攻关,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二是支持企业承担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对纳入“兴辽英才计划”和“带土移植”项目引进的科技人才(团队),按照不同层次给予相应科研经费支持。鼓励企业联合大学、科研院所开展“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加强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是利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聘请专家对中小企业人员进行创新创业政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培训和咨询。二是加快培育技术经纪市场,建设一支懂专业、懂管理、懂市场的技术经纪人队伍。推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技术评估专业,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所需专业人才。三是制定人才引进扶持政策。加大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引进力度,在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便捷的服务。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等政策落实落地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突破,打造主题鲜明、要素齐全的区域创新高地。开展好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下乡、科技特派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组织科技惠企政策宣讲,打通科技政策与企业需求“堵点;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全面了解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开展产学研撮合对接活动;争取项目支持,助力企业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免申即享”服务,实施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计划,优化科技型企业发展环境。

 感谢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

 

人:宁飞

联系电话:0427-2822643

 

盘锦市科学技术局      

2024815日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盘锦市科学技术局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00004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3000404号-1 辽公网安备21112302000046号

联系电话:0427-2834371

foot_img_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