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化工大学科技成果汇编
- 发布日期:2024-04-23
- 浏览次数:1272
1952 年,承载着振兴新中国化学工业的光荣使命,沈阳化工大学应运而生。1960 年,为顺应国家工业繁荣发展和新兴学科建设崛起的需要,学校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中国科学院;1962 年,为适应国家化学工业的大发展,学校隶属关系变更为化学工业部;1998 年,国家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经过七十余载的建设与发展,沈阳化工大学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以化工为特色,工、理、管、经、文、法、医等 7 大学科门类相结合的高等学府。学校为辽宁省“双一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小“211”)重点建设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是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八五”初期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单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高校。学校是辽宁省石油化工技术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工程教育中心,辽宁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辽宁省科技创新与新技术转移推广基地。
学校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约 1425 亩,建筑面积 55 万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 1028 人,在校生 1.8 万人,一级学科博士点 1 个、硕士点 14 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8 个,本科专业 61 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16 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32 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15 个)。化学、工程学进入 ESI 世界排名前 1%,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近五年毕业生近 1.8 万人,有 15%到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就业,12%到恒力石化、齐鲁制药等知名民企就业,65%在辽宁就业创业。
创建中国菱镁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设立中国菱镁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牵头成立世界工程热化学学会、中国化工学会工程热化学专委会,设立“工程热化学奖”。与朝阳市、营口市合作建立中试基地,在海城市转化 40 万吨菱镁矿闪速轻烧成套技术和替代进口的阻燃型氢氧化镁生产技术,带动社会投资十余亿元。
学校是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与中科院 20 余个研究所共建科教融合学院,联合中国科技大学设立化工和能源“菁英班”,“菱镁产业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定向培育菱镁产业行业工程创新人才。
学校为全国首批 40 家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单位,创建“三定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模式,入选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和科技部科技体制改革案例库,在全国 40 余个省市、高校及院所推广,2018-2020 年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与 27 个国家和地区 35 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拥有非洲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中俄院士工作站等国际合作平台 3 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 2 个,举办中国科协“一带一路”中心平台建设项目 1 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1 个。
学校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5 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 29 人,其中,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1 人、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 3 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 个。柔性引进两院院士、中科院等高端人才近 20人。
学校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1 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34 个、智库 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1 个,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14 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7 个。
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4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35 项、侯德榜化工科技成就奖 2 项、国家级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5 项,省级科技奖 9 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5 项,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 4 门,省级一流课程 179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5 项、社科基金 2 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3 项。授权专利 293 项,省内转化科技成果 321 项,单项许可 7060 万元。
多年来,我校始终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秉承“面向企业、服务地方、把科研成果落到辽宁大地上”的理念,积极结合辽宁省支柱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的科技需求,组织和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强化产学研合作,形成了“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特色,并为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为满足社会各界对我校科技成果的需求,同时,尽快将我校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场,寻求合作伙伴,我们收集整理了学校部分科技成果,以期推动我校科技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更好的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贡献力量。本成果汇编主要涉及化工、机械化工、生物医药、材料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其主要特点是技术先进、成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过实验应用并结合现场实际,适应面较广,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预期值。
我们热情欢迎社会各界前来我校进行洽谈、交易合作,共同进行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为企业的科技进步服务。
在此汇编的编辑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校各有关学院和广大教师、科技人员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本汇编组稿时间短,编务工作匆忙,疏谬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谅解。
联系人:沈阳化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咨询电话:024-89388325
沈阳化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2024 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