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盘锦市科学技术局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前沿

人民日报:合肥高新区力促科教资源转化 在这里 成果裂变为产业(调结构转方式·国家高新区调研行)

  一辆汽车,实验时瞬时加速能到最大,但要实现量产,还得考虑油耗、零部件配置参数、生产成本等多种因素。

  “费了半天劲,研究出前半段的成果,以为大功告成,但实际上,离实现最终产业化目标,还差好几哆嗦。”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晓安认为,一个项目从基础研究到完成项目成果,拿到知识产权,其实只做了30%的工作,70%是后面的产业转化,但这一阶段,恰恰无人问津。

  “学校科研已经结项并形成成果,也无法假设各企业的不同要求进行深究。”张晓安介绍,“而企业不一定知道有符合自身需求的成果,即便知道,对于基础性成果能否转化成符合要求的产品,企业心里没底,也不一定具备相应的研发能力。”

  如何打通科研成果与产业化之间的梗阻?在合肥高新区,通过整合中科大、合工大等科研院校资源,并由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协同创新平台牵线搭桥,两者之间的通道正在被打通。

  温度、湿度、光照、紫外线,如何调节各项指标,建立文物保护的微环境控制器,对专门生产销售文物展柜的公司来说,是件犯愁的事儿。安徽中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知道合工大有这方面科研成果,尤其了解到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能提供这方面的科研团队,解决基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很快就在合肥高新区投资落户了。“我们出资,研究院出知识产权;我们有市场,研究院有技术;我们及时根据市场反馈提出产品要求,研究院帮我们进一步研发、调试。”公司总经理助理赵纯介绍,下一步公司要建设生产文物智能展柜的工厂,仍然计划在高新区落户。去年至今,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已与29家企业合作,完成科研成果在高新区的就地产业化,不少企业已实现亿元以上的产值。

  “科教资源不转化,就是捧着金饭碗要饭。” 合肥高新区科技局综合处处长王玉青介绍,“过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技术,但没有面向市场,处于闲置状态,现在通过我们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就能把市场、企业的需要与已有技术、成果的应用糅合起来,把科教资源的优势激活。”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的三大方向
下一篇: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地方赛收官 创业国战强势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