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盘锦市科学技术局
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要闻 >动态要闻

【辽宁日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增强辽宁全面振兴新动能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辽宁全面振兴,要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为着力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不断增强辽宁全面振兴新动能。

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人类社会产业革命的实践证明,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变量,科技创新能够促进生产力的结构功能与效率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唯有加强颠覆性科技创新,才能占领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能,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辽宁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和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具备产业底蕴和科技优势,具备以形成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基础和潜力。

辽宁要充分依托科教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进颠覆性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支撑。要加强基础研究,强化重大基础前沿和关键领域的前瞻性布局,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瞄准先进制造、新材料、催化与清洁能源、重疾诊治等前沿领域,推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催生颠覆性技术。要发挥中国科学院驻辽研究所与辽宁省高校等资源优势,重点围绕物质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探索开展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纳米科技、合成生物等前沿交叉研究,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催生一批重大原创成果。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整合和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加大研发投入,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引导和组织优势力量下大力气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加快突破基础软硬件、先进材料、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未来新优势的关键,要围绕辽宁产业基础和科研优势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集成电路装备、机器人及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航空装备、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工业互联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更加重视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和生态圈打造,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产业链共建上协同发力,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完善产业链体系,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由“跟跑”转向“领跑”和“并跑”,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战略性产业的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扩大标识解析和“星火·链网”应用规模,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要重点在细胞治疗、元宇宙、深海深地开发、柔性电子等领域,培育一批引领产业升级、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兴产业,构建支撑未来发展的动力体系。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培育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完善新型生产关系,推动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一定程度上制约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新形势下推动辽宁全面振兴,要以改革不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为着力点,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市场体系完善、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要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等举措不断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持续提升市场化水平。要进一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数字政府建设优化政务流程,在证照分离、企业简易注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不断形成突破,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大文章,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获得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强化战略支撑作用。创新中央企业与地方合作模式,推动中央企业与地方在资本、项目等领域开展合作,更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要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活力,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培育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

劳动者既是生产力中的主体性要素,又是体现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中的渗透性要素,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辽宁全面振兴,要依托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和重大科技项目等,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坚持引进人才和培育人才相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支持引进高层次专家和团队回辽创新创业。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等,全方位培养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方式,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从而为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管理、分配机制等方面,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使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重视为创新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社会上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氛围。各部门要协同发力,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条件和资源,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科技创新人才的自觉行动,着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队伍,推动辽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辽宁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精准就位,刷新纪录
下一篇: 我市不断做大水飞蓟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