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教人才支撑 在塑造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 ——“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④
- 发布日期:2023-03-21
- 浏览次数:586
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在塑造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
3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题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省公务员局局长孙宏伟,省科学技术厅厅长蔡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国林就创建人才竞争新优势,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塑造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的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进行了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以人才振兴引领辽宁全面振兴
紧扣三年行动对打造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现实要求,我省将坚持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创新生态“三位一体”推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以人才振兴引领辽宁全面振兴,为三年行动首战必胜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突出“兴辽英才计划”牵引,打造辽宁创新发展主力军。“兴辽英才计划”是辽宁人才培养使用的品牌工程、龙头工程,今年该工程将精准支持1000名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为实现这一目标,我省将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重点支持5名具备战略科学家潜质的杰出人才、50名拥有科技组织领导才能的领军人才、200名具有较强科研和创新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面向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成建制引进“带土移植”团队,打造卓越工程师队伍,加快集聚产业高端人才,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人才开发。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吸引集聚海内外各类优秀人才。深化“手拉手”以才引才专项行动,用好用足人脉资源,吸引全球高端智力以不同方式参与辽宁振兴发展。打造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周、“兴辽英才”青年论坛等引才聚才品牌平台,持续实施“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深度挖掘和储备高质量就业岗位,全年吸引35万名高校毕业生留辽来辽创新创业。
突出沈大“双核”引领、协同驱动,全力打造国家级吸引集聚人才平台。我省将加快高端智力有效汇聚、产业人才融合示范、区域人才集成联动,将沈大平台打造成为战略科技人才集聚地、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人才交流合作策源地、国防军工高端人才汇聚地、人才兴业发展优选地;加强平台核心区建设,发挥核心区牵动作用,在东北地区形成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显著竞争优势。
突出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激发用人主体和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我省将坚持深化改革、破立并举,持续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其中在积极为人才松绑方面,我省将推行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落实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25条措施,在“兴辽英才计划”战略科技人才项目、基础研究类科技项目中,全面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赋予人才更大经费使用权。
突出优质高效服务,打造人才振兴的良好生态环境。坚持感情留人、服务留人,妥善解决好人才的“关键小事”,全力当好人才“娘家人”,让广大人才省却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事业发展。
时不我待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国际国内大势、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确保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历史使命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打一场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这为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辽宁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底蕴深厚,有条件、有能力把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振兴发展优势。
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开展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塑造发展新动能专项行动,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科技创新高地,力争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超过9%,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万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6000家,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超过60%,围绕优势领域和重点产业集群,攻克产业技术600项以上,研制创新产品300个以上,确保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效能有效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创新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聚焦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省科技厅将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主动服务融入新型举国体制,健全机制、积聚力量、攻坚克难,力争在6个方面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辽宁智慧和力量。
在提升创新平台能级上,高标准建设辽宁实验室,培育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集聚高水平研发力量;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紧盯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建立“高精尖缺”技术及产品需求清单,实施一批“揭榜挂帅”项目,全年计划攻克产业技术200项,研制创新产品100个;在培育壮大科技企业上,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推动相关金融机构联合开发“积分贷”产品,实施“瞪羚”“独角兽”企业后补助计划,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在科技成果转化提速增效上,高标准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10家以上,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全年落地转化科技成果4000项以上;在引育科技人才队伍上,赋予企业人才举荐权,兑现项目支持政策,项目备案征集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吸引域外人才来辽回辽创新创业,强化人才全链条培养;在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上,改革完善省科技奖励制度,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
把科教优势转化为辽宁振兴发展优势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省教育厅将紧扣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坚持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防风险,讲大局、谋发展、求突破、作贡献,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切实把科教优势转化为辽宁振兴发展优势。
在加快形成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方面,我省将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缩小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差距,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计划、优质特色高中建设工程,科学合理布局城乡学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到2025年,全省完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省级评估验收的县(市、区)达到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占比达到60%,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省在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新范式方面,将以国家级、省级、市级产业园区为基础,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服务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组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资源,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整合校企资源、创新培养模式、服务技术创新、建立激励机制,打造“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基地。到2025年,新建市域产教联合体15个、产教融合共同体20个,培育“兴辽未来工匠”300名。
在着力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我省将着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高校聚焦强化育人功能、打造高水平团队、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增强服务全面振兴能力以及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新增一批高水平建设成果。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建设,打造高水平学科集群和优势特色理工学科。到2025年, 10个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20个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围绕“一圈一带两区”重点产业需求,省教育厅将持续增强教育服务振兴发展能力。一方面,依托行业特色型大学,联合企业围绕行业产业发展,强化协同创新、协同攻关;另一方面,支持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承担重大重点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和前沿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同时,深化“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教育振兴乡村”工程,加大农业科技成果供给和推广力度。到2025年,高校累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和转化科研成果超过7000项。
为保障三年行动方案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省教育厅成立工作专班,并积极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交流,更好推动教育成为振兴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