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创新丨以创新驱动推进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
- 发布日期:2022-11-02
- 浏览次数:66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今年上半年,《辽宁省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印发,明确我省将加快建设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推动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既是我省以工业振兴引领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历史任务,又是推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的现实需要。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瞄准目标,坚持以创新驱动全力加快建设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努力推动辽宁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塑造发展新动能,科学认识产业基地建设核心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辽宁振兴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要内容。为推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辽宁实施以工业振兴引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出加快建设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级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就是要依托辽宁长期为国家提供重大技术装备的基础,发挥汽车、机床、船舶、输变电等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航空装备、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集成电路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坚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构建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建设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就是要依托中石油七大炼厂化工产业基础和“减油增化”转型发展战略,发挥长兴岛(西中岛)——辽东湾石化产业基地布局优势,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打造从采油、炼油到烯烃、芳烃再到化工新材料及精细化工的全产业链体系,实现炼油、烯烃、芳烃炼化一体化发展;建设世界级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就是要加快开发高性能海洋工程和船舶用钢、高端轴承钢、高性能汽车钢等新材料,在做强高品质钢铁材料产业链的同时,大力培育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集群,整合资源加快发展菱镁深加工特色产业集群。
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抓好关键环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有力回应着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辽宁建设万亿级产业基地,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要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来推动建设新基地,重点要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一要突出思路创新,紧贴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战略定位谋划产业基地建设。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是东北地区的战略定位,这既为推动东北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辽宁建设万亿级产业基地指明了前进方向。因此,我省推动建设万亿级产业基地必须要把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有机结合起来,自觉把维护“五大安全”政治使命特别是维护国防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贯穿产业基地建设全过程,谋划建设一批高质量项目群和产业集群;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突出区域产业特色,按照“国家所需、辽宁所能”的思路,努力使产业方向与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相一致,产业规划与“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相协调,产业项目与绿色低碳转型相适应。
二要突出科技创新,围绕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和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来支持产业基地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基地建设,要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充分发挥中科院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科教资源、人才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倾力打造辽宁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滨海实验室、黄海实验室,重点发展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及精细化工、半导体芯片制造等优势产业,充分挖掘辽宁产业底蕴和科技优势,培育和壮大战略科技力量;要推动构建企业为“盟主”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推动科技成果对接产业需求转移转化,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现实生产力;要紧紧抓住头部企业可以形成产业生态的特征,围绕头部企业规划建设高品质产业集聚区,形成以头部企业为主体、链条企业众星拱月的产业集群生态圈;要大力扶持新产业、新支柱、新龙头,通过产业协作新模式与中小企业配套发展,让科技型企业“新苗”呈现更多创造力,并逐步成为产业基地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三要突出制度创新,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等为产业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环境。紧紧围绕补齐产业结构短板等深层次问题推进改革创新,完善政府服务机制,抓住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这个源头活水,持续全面深化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满足企业需要、促进产业发展。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坚持以制度创新引领高水平开放,依托辽宁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推出更多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和改革案例。着眼破解产业转型升级的系统瓶颈,发挥数字场景优势,打通数据壁垒,促进数据互联,培育大数据产业,以“数字生产力”增强产业基地动能。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积极推动央地协同、对口合作、多元投资,共建产业基地。发挥辽宁产业投资基金作用,促使投资向产业基地集中、资源向产业基地集聚、政策向产业基地倾斜,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完善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抓好高质量项目谋划、项目储备、项目前期工作,为建设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提供可靠保障。
四要突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通过健全产业生态体系为产业基地建设打牢基础。要聚焦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提升产业链基础能力。依托装备制造、石化、冶金三大产业在国家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从铁矿石到特种钢、从高端装备到大国重器的完整产业链条,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贡献力量。针对产业链存在的“断点”“堵点”及时补链、延链、强链,形成多元化、可替代的产业链配套解决方案,推动“链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和稳定配套联合体,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坚持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三大产业赋能增效,加快把装备制造业“老字号”由硬变软,把石化、冶金产业“原字号”由短拉长,把航空航天、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字号”由小做大做强,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