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盘锦市科学技术局
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要闻 >动态要闻

我和盘锦这十年 | 种粮大户的“丰收密码”

十月份,是李成民最喜欢的季节,因为正值秋收的关键时期,李成民每天都忙着在田地里奔波,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他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

“盘锦好人”“水稻机插秧能手十大标兵”“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工作先进个人”“水稻机收获标兵”“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十大育秧能手”……李成民的头衔和荣誉不少,但他却说自己就是一个种粮食的人。

01
从“人力耕种”到 “机种机收”

李成民跟粮食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2003年,他离开粮食公司,回到新立镇张家村承包农田,创办了大洼区新立成民农机专业合作社。

当时,农村的种植环境一般,劳动力弱化、用工难等问题相继出现,种植成本也逐年增高,那些年李成民种地的利润十分微薄。

怎么能提高收入,增产、增效呢?这是李成民这些年一直思考的问题。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逐渐转变,李成民成为农机专业化发展的先行者。他抓住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机遇,购买收割机、插秧机、育苗生产线等各类农业机械,领先采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开展农田作业。今年,李成民又花了30万元更新了农机设备。现代化设备一起工作,收割变得省时又省力。目前,李成民的合作社已大面积使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插秧机、农药喷洒无人机等先进农机设备,不仅自家耕种节约了人工、降低了成本,同时将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的农机服务带给了周围的村民。

02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种田”

农户赵增凯跟李成民相识了20多年,提起李成民,赵增凯赞不绝口。他说,这些年自己可没少跟李成民学习种植技术,自己的地种得一年比一年好,这里面有老李的功劳。

在新立镇,李成民倾其所有传授经验,对每一位前来请教的农户从不藏私,办公室、库房及维修保养车间,成了大家共同学习、交流的阵地。

李成民的合作社不仅为新立镇的农民传授种植技术、提供农机服务,还给农户们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村民刘寿柱自己家的地外包出去了,在李成民的合作社干起了育苗工作,包地的收入加上打工的收入,刘寿柱对自己的小日子特别满意。

03
从“单一作物”到“稻蟹共生”

如今,“盘锦河蟹”广受市场认可、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河蟹行情越来越好。李成民也在这里看到了商机,迅速地加入到养殖稻田河蟹的大军中。一田两用,在不影响水稻生产的前提下实施稻蟹共生,杜绝污染,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十年间,产量从每亩900斤增至1200斤,收入从每亩1400余元增至2300余元。

李成民今年已经72岁了,但对于包地种粮这件事,他一点都不觉得疲惫。这是他热爱的事业,看着稻穗迎风摇摆,他的心里就特别踏实。现在,50岁的儿子和25岁的孙子也都跟着李成民一起种粮,这也是一家人共同热爱的事业。

像李成民这样懂技术的种粮大户在我市越来越多,十年来,农业机械不断升级,种田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这离不开李成民这样种粮大户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正是因为有了一系列好的惠农政策,才为粮食生产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下一篇: 【辽宁日报】辽宁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增至5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