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盘锦市科学技术局
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要闻 >通知公告

市科技局第一季度重点工作总结


年初以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科技创新四项行动,开展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建设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带土移植”引进人才、优化创新生态等重点工作,全面塑造科技创新优势,不断为盘锦建设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先行区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一季度,新建设产学研创新联盟10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13项,技术合同登记额4489万元,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成效明显,得到省政府表扬。

一、科技创新工作进展

(一)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专项行动

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培育提升行动,成立产业链协同创新工作专班,围绕12个重点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入头部企业调研,梳理重点产业链创新联盟、研发中心和科技孵化器建设情况,“清单式”推进落实,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以企业为龙头、以科研院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联盟管家”指导头部企业与重点高校科研单位合作,撮合形成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一季度,建设市级产学研联盟10家,择优推荐“盘锦信汇丁基橡胶产学研联盟”等6家联盟通过省科技厅备案。目前,精细化工、光学电子等7个重点产业链已建设实质性产学研创新联盟二是建设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帮助头部企业面向产业链共性、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研发机构,培育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上下游共同开展配套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三是开展“揭榜挂帅”技术攻关。聚焦石化及精细化工、粮食集散和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技术短板,指导重点企业梳理挖掘关键技术需求,征集23项科技含量高、技术辐射强、市场前景好的科技需求项目,开展“揭榜挂帅”联合攻关,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

(二) 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专项行动

成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专班,通过产业链精准招商、企业梯度培育、“带土移植”等举措,推动重点产业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一是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制定了《市科技局开展大学及科研院所招商工作实施方案》,深化政企学研联动,紧盯产业链细分领域和关键节点,引进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链主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二是梯度培育科技型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更新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分级培育、分类指导,一季度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优化孵化载体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科技孵化器,强化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孵化载体专业化、精细化、品牌化,不断提高孵化效率、培育创新主体,加快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三)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

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开展线上对接、加快中试基地建设等举措,打通成果转化堵点难点,加快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一是深化市校(院)战略合作。围绕重点产业链,深化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深入交流对接,推进技术成果落地转化。是推进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升级建设。对中试基地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确定5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建立周调度制度,加快运营主体整合,推进基地设施升级改造,优化中试服务功能,高效办理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手续,提升中试基地承载能力。强化与中科院、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引进5个中试项目落户中试基地。三是实施“带土移植”工程吸引科技创新人才来盘进行揭榜攻关、创业发展,一体化引进团队、技术和项目建立省、市两级“带土移植”项目台账对2021年储备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团队、智源(辽宁)碳科技公司叶海亮团队、天津大学赵玉军团队等一批带土移植项目持续跟进。一季度,实施科技成果转化13项,技术合同登记额4489万元。

(四) 实施创新生态优化专项行动

通过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创新高地、加大科技宣传力度等举措,优化我市创新创业生态。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结合盘锦实际,对现有科技政策梳理完善,研究制定《盘锦市新发展阶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若干政策措施》,在促进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增效。二是推进高新区晋级工作。加强与科技部、省科技厅沟通,实时更新高新区晋级材料,为科技部专家现场考察做好准备。支持高新区围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对接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推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技成果在盘转化。三是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深入全市50多家企业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统计工作的指导和调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二、下步重点工作安排

尽管疫情对科技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但也催生了一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企业转型升级更为迫切,也将创造更多新机遇新空间。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信心、迎难而上,盯住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力争实现“半年双过半”目标。

(一)加大产学研联盟建设,开展“揭榜挂帅”科研攻关。落实“联盟管家”制度,为重点联盟建设提供全链条服务,涵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五有”标准建设,重点抓好联盟的联合研发中心建设,设立技术创新项目,约定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投入的方式和比例,约定成果产出的分配机制,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围绕石化及精细化工、粮食集散和精深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实施“揭榜挂帅”科研攻关制度,全力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

(二)狠抓人才团队“带土移植”,加大科技型企业引育力度。开展科技招商,通过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整合人才、技术、项目、资金,柔性引入高端人才团队,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创新创业孵化能力,引进有产业资源、创新资源、专业化服务体系的高端服务机构和平台型企业,引育孵化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大个性化扶植力度,壮大“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队。

(三)加快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来盘转化。深入推进市校(院)战略合作,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科技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深入交流对接,实现校地共赢发展。加快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建设,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催化剂、医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三条中试生产线投入运营,改造实验室、检测分析室等配套服务功能,初步建成省内最大、国内重要的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推进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盘锦产研院等研究院建设,打造科技人才集聚地、科研成果蓄水池、产业发展新引擎。紧盯企业需求,办好常态化、精准化、品牌化的成果对接活动,推介盘锦优质创新环境,吸引人才团队“带土移植”,推进一批适合盘锦产业发展的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四)加大科技金融支持,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加大《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等落实力度,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联合省科技厅、天津大学建设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支持中试项目在盘转化;通过争取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设立天使基金等举措,缓解初创期企业“融资真空”问题;加强市科技融资担保基金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支持,缓解“融资难”问题。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工作,为涉农县区围绕重点产业方向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加快推进科技助推盘山县西部镇街振兴发展工作。开展好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下乡、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活动,宣传科技创新先进典型,提升全民创新意识,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2019年盘锦市高新技术企业后补助名单公示
下一篇: 关于填写《盘锦市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满意度和群众满意度调查问卷》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