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盘锦市科学技术局
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要闻 >动态要闻

喜迎党代会 • 聚焦这五年 | 厚植底色逐绿行

绿色发展篇(下)

厚植底色逐绿行
    绿色是城市的底色,是盘锦的天然胎记。作为一座被轻放在湿地上的城市,盘锦享有“湿地之都”的美名,拥有广袤的滨海湿地,是万物家园,也是这座城市的资产、资本和资源。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一条兼顾经济与生态、开发与保护的发展新路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在不断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走上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市委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作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以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法规为城市湿地铺上“绿色护甲”。全市制定了多项生态文明制度和法规,在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层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编制完成了《盘锦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制定了《盘锦市湿地保护条例》,成为拥有地方立法权后出台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为湿地保护工作划定了法律红线。全市还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等生态文明制度,构建了科学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领域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退养还湿”曾是全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场“大考”。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环节多等重重困难,全面完成“退养还湿”任务,8.59万亩被占湿地全部恢复,新增自然岸线17.6公里,造就了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一举解决多年遗留的历史问题,筑起“中国最北海岸线”生态屏障。
    除了自然恢复,我市还配套实施其他“蓝色海湾”工程,加快湿地修复进度。随着红海滩湿地规模性修复试验、引湿入城、城市绿岛和城区小微湿地建设不断推进,城市的“湿地个性”和“生态内涵”逐步彰显,“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滨海湿地轮廓日渐清晰。“退养还湿”的丰硕成果彰显了盘锦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展示了志存高远、拼搏进取的胆略和气魄,提升了盘锦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和效能。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算出精细账
    进入夏季,沿着辽河盘锦段溯流而上,两岸景色宜人。“走在螃蟹沟岸边,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美丽景色,真的是又舒服又自在。”说起螃蟹沟的变化,居民王女士由衷地表达了她的喜悦心情。从“臭水沟”到“景观河”,这一鲜明的变化让居民们深有感触。尊重自然,科学治理。近年来,我市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推动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交上了亮丽的答卷。
    面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市委不拘于一时一地,而是算长远账、算整体账,尽最大可能维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精细平衡,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全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变被动整改为主动作为,打赢湿地生态修复九场硬仗,多年历史生态欠账彻底解决。经过一系列的生态环保、湿地修复专项行动,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全部完成。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跃居全省第三,优良天数达标率由71.5%提高到84.2%;水环境质量改善取得历史性突破,水环境综合指数改善22.85%,5个国控断面达标率100%。盘锦成为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与全面安全管控。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市委在推进生态建设中算的另一笔“大账”。五年来,我市行政村实现黑色路面全覆盖,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100%,农村户用厕所改造10.1万户,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5.1%。
    盘山县获批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新立镇、胡家镇成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胡家镇、甜水镇获得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盘山县入选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抓手,盘山县、大洼区成为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项目县(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在全省率先完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详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和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大环卫体系,盘锦城乡一体化大环卫项目被住建部授予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市行政村全部达到美丽村标准,大堡子村等5个乡村入选国家美丽休闲乡村。
    诸多荣誉的背后,还有乡村游的兴起。全市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深度开发,目前已有10余个3A级旅游村,民宿及农家乐床位达8600张。在大洼区石庙子村,稻田里立着一排排摄像头。“村里发展认养农业,通过这些摄像头,认养人打开手机就能随时看到自己认养稻田的情况。”村民迟丙杰说,“过去忙活一年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土地流转有收入,腾出手来打工还能再赚一份钱。现在我们在田里干活也成了游客们镜头里的风景。”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一景,美得各有形态、各有韵味的乡村,展示出乡村振兴的现实模样,交响成一曲“田园牧歌”在乡村大地上飘荡。
笑看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红利
    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这不但换来人民群众一张张笑脸,而且生态优势还化为强劲的发展优势。全市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各项工作的发力点,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生态经济体系建设,促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红利和发展活力,生态经济初步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我市把“生态+”理念融入经济产业发展全过程,积极摆脱对资源的依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北快递(电商)物流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快速发展,实现了由油气采掘业单一支撑到多产业全面开花的有效转变,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助推全市经济向绿色化发展。
    全市积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辽东湾新区被列入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益海嘉里集团打造“吃干榨尽”新型高效循环农产品加工模式,成为盘锦第一个国家级绿色工厂。盘锦农业实现了绿色发展,盘锦大米、盘锦河蟹两大产业联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6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6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各1个。生态工业蓄势崛起、生态农业聚势而起、生态服务业强势突破……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我市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并进的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市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历史使命,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变“发展保护”为“保护发展”,铁拳“治气”、铁腕“治水”、铁律“治土”,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空间优化,全面打造安全生态空间格局;坚持绿色发展,使经济发展质量实现了有效升华;坚持生态惠民,有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坚持全民共建,努力形成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大洼区、盘山县、双台子区先后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典型。2019年,我市成为东北地区唯一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市。2020年,我市开展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工作,现已全面通过国内评审。这些荣誉和成绩,都是盘锦这座幸福之城、活力之城、生态之城的生动注脚。
    在城市发展规划制定中,绿色是最鲜明的底色;在党委的决策中,经济和环保兼顾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最优选择;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里,天蓝水绿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展望未来,市委将积极推进辽河国家公园协同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红海滩湿地规模性修复试验、海绵城市、韧性城市、节水型城市、千亩城市绿岛建设,着力健全湿地生态保护工作长效机制,打造生态“双肾”,守护蓝色海湾。在保护城市“湿地个性”和“生态内涵”中,打造新型港城、油气之城、湿地之都、公园城市、北方水乡、鱼米之乡, 建设宜居宜业城乡融合的现代生态文明城市,推动美丽盘锦建设步入新阶段,奋力谱写盘锦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厚植底色逐绿行。如今,绿色已成为盘锦发展的“主色调”,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盘锦市民享受到更多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带来的红利愈加提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盘锦正以更加饱满的激情书写更高质量的绿色答卷。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喜迎党代会 • 聚焦这五年 | 主动作为,一池活水荡春波
下一篇: 喜迎党代会 • 聚焦这五年 | 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 下好协同发展“一盘棋”...